目录

目录

形而上、形而下

《周易》: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

《系辞》:

1
2
3
4
5
6
7
乾坤,其《易》之蕴邪?乾坤成列,而《易》立乎其中矣。乾坤毁,则无以见《易》。《易》不可见,则乾坤或几乎息矣。
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化而裁之谓之变,推而行之谓之通,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。

[翻译]:
乾坤也就是天地,它是《易经》的精蕴呀,乾坤既成列于上下,《易经》的道理也就肇定于其中了。如果乾坤毁灭的话,则没有办法见到《易经》的道理了,《易经》的道理不可被知解的话,则天地乾坤之道也几乎要息灭了。

所以在形器之上,无形体度量,抽象不可形而为万物,所共由者,就叫做“道”;在形体之下,有形体可寻,是具体之物,就叫做“器”;将形上之道、形下之器,变化而裁制之以致用,就叫做“变”;推而发挥之,扩充之以实行于天下,谓之“通”;举而设施安置于天下的百姓,就叫做“事业”。
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7%B3%BB%E8%BE%9E

1
2
3
道 ↑ 没有具体的形体
器 ↓ 有具体的形体

哲学术语

哲学术语中的 形而上学 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对 metaphysics 的翻译,指物理背后隐含的东西。晚清学者严复则采用了玄学这一翻译,后经清末留日学生将大批日制汉语(日本称和制汉语)带回国后,玄学这一译法渐渐被形而上学取代。

《系辞》的形而上指的是从天象推断“器”背后的东西。 metaphysics 的形而上指的是从地上的“器”来推断“器”背后的东西。

因此“形而上学”的翻译并不准确。但由于“形而上学”更容易被当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中国民众所接受,因此这一词扎根在了汉语之中。

本体论的核心观点是:一切现象之外有一个终极的本体,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,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个永恒、终极的本体派生出来的产物。

神学会应用形而上学的分析方法,但是神学对信仰假设和科学实践是否相矛盾不深究。形而上学的假设一定不能同科学实践相矛盾。